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臺大國際商業營

「行銷」真的不是打打廣告而已!

走進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總是令人眼花撩亂。你是否曾好奇過,我們究竟是如何決定食衣住行育樂的各項消費呢?其實,通則是,當我們更了解一樣產品的相關訊息,便會對它有更高的信賴度,若產品符合自身需求,那麼消費者便愈有機會買單。


但該如何讓消費者得到完整的商品資訊?關鍵就在於,企業是否有透過良好的行銷手法,推廣產品的價值及品牌背後的理念,才能讓消費者買得安心,用得也安心。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即便不同的產業、品牌各自定位有所不同,但目標都是相同的:如何讓公司獲利。然而縱使一間公司提供再優良的產品品質、絕佳的顧客體驗,若沒有妥善規劃行銷策略,可能會因為沒能選擇合適的目標市場,或是產品本身雖好卻不符合消費者需求等原因,始終無法收穫理想的效益。


所以,行銷策略絕不是只有「打廣告」那麼單純!


根據美國市場行銷協會(AMA)定義,「行銷」是創造、溝通與傳送價值給顧客,及經營顧客關係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關係人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序。其中提到的「價值」,包含產品本身的價值,抑或是品牌所要傳遞的理念,透過五花八門的手法,讓更多消費者接觸到品牌,同時促進企業與消費者進行雙向互動、溝通,最終藉由品牌價值創造財務價值。

傳統的行銷活動目的多是為了替商品增加曝光度,透過電視、雜誌、看板等作為推播的媒介,或是透過線下活動來吸引顧客消費。然而隨著科技的演進,近年來行銷手法變得更有系統且高效率,企業能更準確地將廣告傳遞給目標客群,甚至透過社群網站為品牌重複曝光──不少人應該有過這個經驗:我們不斷地在網路上瀏覽美妝產品,往往再跳回Facebook、Instagram後,會繼續被平台推播那些看過的或同類型的產品廣告,而這些所謂的「提醒式廣告」,正是被企業用來瞄準最有可能買單的你!


除了更積極地對目標客群推播商品之外,愈來愈先進的科技也協助企業滿足消費者愈加升級的需求,例如:消費者期望能更安心地進行消費,企業因而借助科技,開創新的行銷模式加以因應(像是「蝦皮」、「Airbnb」等平台上的互評機制),而結果確實也提升了顧客的消費體驗。


行銷策略的長期目標是,創造「品牌價值」並進一步增加消費者信賴度,甚至是忠誠度。也就是說,品牌會化為某種品質認證標章,在顧客購買商品時降低他們的疑慮。

舉蘋果公司為例,許多消費者在選購消費電子產品時,總是將「Apple」視為第一首選,這是因為蘋果公司成功為其品牌塑造了「品質與設計感」的價值,並受到消費者信賴與認同,甚至培養出一群「果粉」,讓他們願意忽略比較同質商品、考量購買方便性、思考價格是否合理等程序,只要蘋果公司一出新品,便毫不猶豫地下單。


在這個世代,各種數位媒體、社群平台降低人們接受資訊的門檻,積極的行銷手法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要如何在這場行銷之戰當中殺出重圍,可說是企業必須要去思考的問題。

25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